每一位孩子都需要鷹架去幫助他提升更多的能力。
林建豐老師提出的ABC教學法非常有效的解決英文課
學生程度落差的問題
如果你班上學生有連發音都不會發
如果你班上學生學英文的管道只透過你
如果你班上學生程度好到上課覺得很無聊
這三類的孩子都適用ABC教學法
ABC教學法到底是什麼呢?
將學生分成三種程度,同一課老師把材料調整成各程度
都能吸收的方式
區分學生程度不是為了標籤學生,而是精準的定位每位學生適合的材料所區分。
ABC 組拿到的材料不同,要回答的問題也不同
C組學生有C組要回答的問題,AB兩組不能回答。
但是C組學生可以回答AB組的問題,
B組學生可以回答A組的問題。
這樣的設計不會一個問題問出去後,
班上永遠都是某幾個人在回答問題。
讓孩子能有自信,並勇於挑戰自己。
細分材料,建立鷹架
例如:
1.學生搞不清楚句子的架構,老師可以在
需要幫忙的孩子練習題上,寫上提示。
幫學生標記主詞在哪邊,動詞在哪邊,
這樣學生在練習第三人稱時,
他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他的動詞要加上S。
之後慢慢練習,老師不需要加上
這些標記,學生就可以自己寫出來動詞S的變化。
2.進行閱讀時,告訴學生等一下會有心智圖,
心智圖會分成哪幾個層級,他們先去找類別
老師先示範,再讓學生做。
3.請學生上台時,先告訴他們應該可以說哪些話,
怎麼開頭怎麼結尾。
老師要知道學生的困難在哪裡,
先幫他們把石頭拿開。
很多嘗試對孩子來說都是第一次,可是對老師老說都非常熟練
所以大人很難理解為什麼孩子不會
請大家去想一想,如果這是你第一次學習,你會想別人怎麼教
如果已經忘記,把事情拆解成你覺得最小的單位,
給孩子去試,再去調整怎麼教。
將小孩學習歷程會碰到的困難減到最小。
非常推薦大家聽林健豐老師的演講
他的演講瞬間讓我明白,
原來每個階段的小孩需要那麼的不同
需要提供的資源也不同,
每個小孩都需要示範,都需要安全的環境
讓他們能夠更勇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