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國家社會一起來

誠實面對問題

一開始芬蘭的教育並沒有很突出

他們教改時間約20年。

在書中我覺得這個國家最重要的思維是

誠實的解決問題

教育部門與其他政府部門密切的合作。

產出有同步性的政策。

所有國家會遇到的教育問題,在芬蘭也經歷過激辯

例如:要精英教育還是要平等教育?

一開始也遭受質疑,怎麼可能又均等又每個人都好

但就是一步一步去執行修改,到今天這個樣子

那芬蘭教育就沒問題嗎?

他們也受到各國教育的衝擊

也在反思怎麼做會更好。

 

成長性思維

這個國家的人民大多數擁有成長性的思維

出社會工作後,不管是那個行業

都會去優化自己的作業流程。

養成閱讀思考習慣也是整個國家都有。

不只是只有老師這個行業這樣。

整個社會事支持冒險創新改變的。

以前大家會比較把芬蘭教育的焦點放在老師身上

但一個國家教育的成功,絕對不可能只有老師改。

 

教育支出

芬蘭的教育支出低廉,佔全國稅金的5.6%/美國是7.6%

這非常了不起,芬蘭基本上很少有私立學校,

所以全國支出的5.6%就可以養出這麼好的系統了。

美國7.6%可是有很多學校是私立學校,所以這是他們公部門

的支出而已,還不包括私人費用(私校)支出。

他們老師授課時數少,所以支出不需要花費到那麼多。

這也是國家的配套,像在台灣就很難,父母都要上班到很晚

孩子要不是留在學校,就是在安親班,老師的授課時數

若其他條件不改,是沒辦法減少的。

 

教育不商品化

為什麼芬蘭不盛行私校?

他們認為私人企業與教育結合是把教育跟利益合在一起,

會限制國教教育的政策發展,也箝制教育體系增強自我維持能力的空間。

他們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,公家的教育提供了非常棒的自主空間,

所以他們覺得如果讓私人來經營學校,教育就會貼近企業想要的

而不能自由的發展了。

而在台灣是公部門的教育比較限制,反而一些自辦的學校

讓老師與學生的自主性更高。

但我認為,國家的教育應該是要像芬蘭這個高度,在公辦學校內

讓每個人都能發揮天賦,而不需要另立其他體制外的教育去達成

這個目的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charlot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